超能敢死队豆瓣(超能敢死队 rmvb 下载)
重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也不应该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手握哥伦比亚和三星的陈年旧账,今天的索尼却很难制作出令人满意的还魂作。《全面回忆》、《机器战警》,保罗·范霍文的那点粗粝豪气被现代CG切削打磨得一干二净,更不用提隔几年就要蠢蠢欲动一下的《星河舰队》了。显然,虽然遭遇了连续的失败,但索尼还在努力从年代的神坑里爬出来。但这一次,《超能敢死队》从一个坑爬出来,却掉进了另一个坑里。
正如今日的SNL不比昔日的SNL,两部《捉鬼敢死队》中的个性魅力和幽默细胞让它成为了永恒经典,而《超能敢死队》不过是一部没有任何新意的性转后的普通女性喜剧罢了。保罗·费格作为新一代的女性喜剧之王功力无可置疑,但是在这样一部改编作品而非原创作品上, 出现了明显的不适应感。原版因为成本所限带来的B级cult范儿恶趣味完全消失了,整体氛围全错,成为了一部再平常不过的women buddy comedy。
《捉鬼敢死队》不仅仅是绿黏液和棉花糖,就算拉来原版四人组:比尔·莫瑞,丹·艾克罗伊德,埃涅·赫德森,和已经去世的哈罗德·雷米斯来背书,就算拉来原版女主西格妮·韦弗来站台,也不能为这部令人失望的重拍洗白。
年的《超能敢死队》已经沦为了背后两座大山的牺牲品:那就是PC政治正确和保证票房不敢造次的PG-分级。在这些新的意识形态的干扰下,索尼曾经在《蜘蛛侠》上暴露出来的投机心态和过于追求年轻化的态度,再一次使得《超能敢死队》失去了原作的精髓和灵魂,仅剩下光鲜皮囊,是远远达不到《侏罗纪世界》或《原力觉醒》的高度的。
为粉丝所熟悉的电影宇宙带来新的角色和熟悉的感觉,是这年头重启电影的核心吸引力和生命力,但《超能敢死队》的全员性转只是盲目跟风的结果。的确,我们不能否认作为喜剧电影的大本营,索尼对喜剧的开发还是很重视的。但是这种重视和粉丝的期待跑偏的时候,必须相取其一。《超能敢死队》如果脱离《捉鬼敢死队》的IP束缚,将会是一部非常有趣的女性喜剧电影,是SNL新一代喜剧女演员们跳上大银幕的很好平台。但既然要成为人们心中的《捉鬼敢死队》的合格继承者,首先要是一部好的GhostBuster(GB)电影,其次再是一部女性电影。顺序绝不能错。
但粉丝终归是粉丝,大老板终归是大老板。资本来自哪里,话语权就在哪里。尊重粉丝?那是粉丝才干得出来的事情。你让一个立得住的IP屈指可数的六大制片厂之一跟粉丝讲情怀,那就是痴人说梦了。
比尔·莫瑞在《超能敢死队》中的客串就透露出这样一种强烈的痛苦感,你几乎可以看到索尼高管站在他的背后用枪指着他的头。
我爱GB,但这不是GB。
作为一部《捉鬼敢死队》电影,《超能敢死队》死的一点不冤;但类似的,作为一部女性主演的中等成本喜剧电影,《超能敢死队》的存在本身就很值得尊重,票房表现也完全对得起制作水准。
《超能敢死队》基本上就是标准的保罗·费格制作,曾经在《伴娘》、《辣手警探》和《女间谍》中屡试不爽的招牌套路完全挪到了《超能敢死队》上。但作为一部非原创作品,保罗·费格为电影添加了过多的无意义笑话。偶尔看看锤哥犯二卖蠢和老女人卖第二春倒是可以接受,但如果是为了撑起枯燥乏味的剧本的话,就显得冗长不堪。
同样无意义的还有颠来倒去的伪专业名词,完完全全的nobody cares,但是非要一遍又一遍地说,相当聒噪,直到啰嗦到让人奇怪“明明连大房子都租不起,哪儿来的钱买设备造设备”这个关键性问题,才总算闭上嘴巴就是干。
由于这些乱七八糟的杂项混在其中,《超能敢死队》也险些落入去年《像素大战》的老路子——搞不清自己到底应该是一部特效动作片,还是五脏区全的喜剧片。类型摸不准,使得《超能敢死队》的intro部分和第一幕格外混乱,最后的ending也有些无趣,只有第二幕和第三幕的完成质量还高一些。
抛掉纯粹的男花瓶锤哥不谈,四位女主角在人物设计上都遭受了强烈的刻板攻击。首先,成名的两人让人相当提不起精神——梅丽莎·麦卡西和克里斯汀·韦格毫无干劲,人物完全就是从之前的片子里捞出来就用,严重缺乏新鲜感,也很无趣。莱斯利·琼斯的问题就很大了,这个角色完全有潜力成为一个具有街头智慧而不仅仅是一个扯着嗓子大吼大叫的粗鲁黑人女性,但偏偏电影就要往第二种路上去死乞白赖。的确莱斯利·琼斯在SNL的代表形象也就是这样一个自黑的大老粗,但在这样一部性转的女性主义喜剧电影中,这种刻板印象是最应该规避的。
在年的《捉鬼敢死队》里,埃涅·赫德森的角色是一个典型的年代黑人形象吗?不。相反地,他只是一个普通的,想要找一份工作的美国男人。这才是平等。反观打着女权旗号的《超能敢死队》,莱斯利·琼斯依旧需要以一种近乎冒犯的方式扮演着典型的黑人女性,无论是对角色本身还是演员自己,都是一种颇大的伤害和退步。
既然想要有所表达,就应该做出有所表达的姿态和手段,而不是喊口号做样子,否则无异于自取其辱。
另一方面,同样是SNL现役主力的K姐,凯特·麦金农的角色就可以算是这部电影中最突出的形象了——如果无视角色虽小但更为抢眼的西壮壮,塞西莉亚·斯特朗的客串的话——女极客的形象和K姐相当契合,作为首次担纲主要角色,虽然在表演上用力过猛,但和剥夺乐趣的莱斯利·琼斯以及一脸无趣的其他二人相比,简直是个大亮点。但和之前触电大银幕的作品所展露的问题一样,以模仿见长的K姐和另一个接不到gig的模仿大师史小芳,比尔·哈德尔都面临着形象塑造的困境:学谁像谁,是很难找到合适的个人定位的,观众很难对无定型的个人形象产生认知并加以固化,自然也很难对其产生认同感。
简言之,《超能敢死队》的表演本身谈不上坏,只是很平庸的一碗水端平。
和喜剧上的适得其反相比,《超能敢死队》在第二幕和第三幕的动作戏套路上反而颇让人惊喜。早先在《捉鬼特工队》中粗糙的特效制作得到了高清重制,并且质量颇高,比《像素大战》和《鸡皮疙瘩》更有诚意。如果仅仅是奔着特效去看的话,倒是一种非常有趣并且能收获不错体验的做法——毕竟原作看不见的好很难体会,但是看得见的渣倒是一眼明了。
但总归,《超能敢死队》在某种程度上提供了另一个教训:大制片厂还没有学会如何重启,也仍旧需要学会如何重启。
《超能敢死队》的故事薄如纸,同时又被剪接破坏,显得不够完整。演员之间欠缺化学反应,反派存在感更是微弱。反观原作,原版《捉鬼敢死队》可以算是相当值得挂念的电影,喜剧,惊悚,动作,三驾马车并驾齐驱。但《超能敢死队》在这三个方面都谈不上成功。惊悚几乎不存在,个别场景或许有,但被严重稀释;喜剧部分用力过猛并且方向错误,缺乏智慧,太过套路并且缺乏悬念;动作,如果有什么设计的话,完全不明显。
除非你把锤哥翩翩起舞算在内。
剧情弱爆特效撑场,性感男肉弹,男人卖萌女人卖腐,如果这年头的电影都是这个趋势的话,那是真的吃枣药丸。
不信?走着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