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大武生完整剧情(电影大武生剧情简介)
“抗日神剧”因为它们在呈现抗战剧情时,战争被过度游戏化,我军被偶像化,友军被贬为怯战的懦夫,而日伪军则被描绘成傻白甜【可能有些用词不准确】。
许多抗战剧都夹杂着夸张的情节、穿越的情节,甚至超越常理的雷人场面,什么手撕小日子、一枪能干掉上千米外的敌人、炮弹气浪掀翻人,但掀不翻我的发型……
这些抗日神剧往往夸大了我军的英勇,将敌军描述成过于愚蠢。 有时,只凭少数人便能轻松击败大量小鬼子,犹如在刷副本一般。
一
咱们拍摄抗日神剧的同时,南边的邻居印度也没闲着。
印度这个国家也有一些神秘色彩,年的断层历史中充满了神话功底。对于抗战神剧,与其说他们模仿咱们,倒不如说咱们模仿他们,因为早在年,印度便推出了一部名为《严峻的现实》战争神剧,堪称“神剧中的NO.1,不过这部神剧是在丑化咱们战无不胜的解放军。
电影以年中印战争为背景,展现了印军在惨败后的壮烈宣传。
电影故事发生在边境的雪山上,一个印军边防排由多个民族组成,但他们之间没有丝毫的民族问题或种姓问题,大家相互融洽,如亲兄弟般团结。
在这里,一个英俊的士兵与当地美女展开了一段浪漫的恋情。 然而,正当他们享受着美好生活时,战争突然爆发。 他们面对着几倍于自己的解放军围攻,寡不敌众,大部分士兵不幸战死。 只剩下几人选择垫后,其他人则选择撤退。
留下的几人主动出击,竟然奇袭了百倍于他们的解放军,取得了全面胜利。 然而,在解放军多次展开的人海战术下,这几位勇士最终不幸全军覆没。
那位与印军谈恋爱的本地女神,为了掩护其他人,竟然主动站出来被捕,实在是“伟大”之举。 之后,这位可怜的女神,竟然瞬间满血复活,突然搞到一把枪,向“敌人”射出复仇的子弹。
“敌人”像稻草人一样,一个个被打倒。这位女神的枪法真是厉害,之前从没摸过枪,却像天神射手一样!
刚要夸她的瞬间,美女竟然中弹了!倒下的瞬间,突然发现情人就在几米外。这情节仿佛在哪里看到过,哈哈!
两人面临着生死考验,却宁愿握手共度最后时刻,真是感人至深。
逃回来的士兵同样是英勇的,因为印度不可能被战胜, 谁敢招惹我们?
百姓群情激愤,纷纷捐献财产,哈哈,难道阿三这是要发一笔小财吗?
电影最后,印度歌曲响起,大军集结,随时准备反攻……这里用省略号的意思是,我们等了多年,年终于等到了,结果是人被我英勇解放军多人胖揍一顿。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印度当年拍的这部电影,是在年,中印冲突过去不到一年时间,年时,面对我战无不胜的人民解放军,印军以惨败告终,颜面尽失。一年以后,为了抚慰百姓的愤怒,提升军队的士气而拍摄的。
二
当然,印度为了丑化我英勇的解放军,并不止拍了一部这样的电影。
电影《萨贝达o约金德o辛格》在印度上映后也引起了广泛的争议。
该片讲述了年中印冲突期间,印度陆军排长乔金德·辛格为了爱、家人与家园,英勇抗击我解放军的故事。
这部电影却被许多人质疑充满了夸张与偏见,尤其是在描绘中国士兵和历史事件方面。
影片开头,主角辛格正在和女孩调情,结果接到了中印开战的消息,于是义无反顾地奔赴战场。这样的情节设定显得过于夸张,让人感觉是为了营造一种戏剧化的氛围而不顾真实性。
影片中描绘的解放军更是被丑化。
影片以解放军穿着日本军装、开着日本战机的形象所替代,这样的画风令人匪夷所思。同时,对中国军队使用的武器和战术也存在不实之处,使得影片更像是一部抗战神剧而非描述中印战争的电影。
影片中对于历史事件的处理也引发了许多争议,以及其它剧情的虚构,使得影片与历史事件脱节。约金德o辛格牺牲后,印度官方授予其最高荣誉“怕拉姆·维尔脉轮”,这样的安排在现实中并没有发生,因而更加混淆了历史真相。
此外,影片中对于解放军的装备和战术描述错误,再加上人海战术的刻板印象,使得影片的战争场面缺乏真实性。印度导演对中国军队的描绘充满了偏见和错误,这不禁让人质疑他是否真正了解历史,或者是否是出于对中国的敌视才如此表现。
电影中,主角辛格与解放军进行白刃战的场面也充满了戏剧化和夸张,尽管战斗场面制作精良,但印度导演对于历史事件和解放军的处理方式,让人感觉像在看一部虚构的戏剧,而不是一部真实的历史电影。
总的来说,印度电影《萨贝达o约金德o辛格》的虚构,和对中国军队的丑化充满了偏见与错误。这样的处理方式严重影响了影片的真实性和历史性,使得观众对该片的认可度大打折扣。
或许印度导演对历史的偏见和对中国的敌视,让他无法客观地呈现中印战争的真实面貌。对于历史题材的电影,尤其是描述战争历史的电影,应该以客观、真实为宗旨,而不是片面地渲染戏剧化和夸张,只有这样才能让观众得到更为真实和准确的历史认知。
三
那么,印度为了黑化我解放军,又是从哪找来那么多的黄皮肤演员呢?
印度,这个位居世界第七的国家,拥有广袤的领土和庞大的人口。
在这个多元化的国度里,多个民族、多种语言共存。东北部的曼尼普尔邦,拥有%的居民长着东亚脸的蒙古人种,圆脸、皮肤较浅、个子不是太高。
这个特点使得曼尼普尔邦的演员在印度拍摄的“抗中神剧”中扮演中国人,并且因为相貌相似,很多人在观看这种印度电影时难以区分敌我,甚至还有不少国人怀疑,难道又是汉奸。
其实不然,东亚人种在印度境内主要有两支:一是南下的藏族分支,如不丹人和锡金人;二是西进的缅族分支,即曼尼普尔邦所在的族群。这些人长着东亚脸,却穿着印度服饰。
曼尼普尔邦曾是英国殖民的一部分,而印度独立后将其纳入版图,并试图通过强制推行印地语等手段“印度化”改造东北地区。这种政策引发了骚乱和武装暴动,部分地区出现了分离主义组织。
尽管印度政府试图使东北地区接受印度人的身份,但仍有人对这样的政策表示反感。一些曼尼普尔人仍然坚持反抗,而另一些则选择接受印度的统治,以求取更好的经济和教育机会。
然而,长着东亚面孔的曼尼普尔人有时候还是会受到歧视。
在印度的一些地方,他们可能被视为“不印度”的人,导致一些不公平待遇。这种歧视甚至在疫情期间也出现,曼尼普尔的护士支援它处时,也因相貌不同而受到不公平对待。
但是,就算印度政府看不起这两个族群,为了黑化解放军,也不妨碍导演从这些人中挑选一些人饰演解放军。
印度电影中,导演除了找本国人饰演解放军外,还会从越南找一些反共分子,来饰演解放军。
最后
由此看来,我国的抗战神剧与印度神剧相比,真是小巫见大巫,希望印度导演可以正视自己的实力。